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非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苏丹
晚上出门,祷告时间到了,草地上、街道旁都是跪在地上做祷告的人。路过pizz饼店,服务员在门口跪着祷告,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不论多大年龄,身在何方,到点了必须要做祷告。
苏丹的国土面积为多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却只有多万,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人民对领土的驾驭能力。毫无规划,随心所欲。市中心可以有闹哄哄的飞机场,也可以有凌乱的墓地,甚至更可以有“生态化”的菜田。
公路旁都是散落的村落,只要你高兴,随便指定沙地里的一块地,都可以为你所用。但这样的国家,又常年内乱,近几年却保持着年经济增长率8%以上的惊人成绩,中国人功不可没。没有中国人,苏丹的经济定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
中国人主导着他们的核心工业,主导着他们无尽的矿产和资源开采。否则光靠他们的畜牧业和木头,很难给人民带来丰富的大饼和面包。在闹市街头,除了苏丹人,基本上就清一色的中国人,欧美人很少。而中国人在苏丹又是中国人在非洲的一个缩影,你漫步在非洲街头,不能不感叹于中国人的勤劳、进取和惊人的渗透力。假以时日,奋斗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定会成为新的“犹太人”。
内战是这个国家的“黄金”商标,从70年代就开始,轰轰烈烈、时断时续地继续了几十年,一直到4年在联合国的干预下签了停火协议才消停了一会。实际上这个停火协议也类似于一纸空文,因为苏丹的反政府武装大大小小有二十几只,签停火协议的也才十几只,而且都是无关痛痒的反政府组织,真正的战枭根本不理这茬儿。所以内战必将旷日持久地被发扬广大下去。
苏丹人种有黑人、阿拉伯人之分,黑人占总人口的60%左右。90%的苏丹人信穆斯林,生活在苏丹的中北部,其余的10%信原始拜物教和杂七杂八教,这些人都生活在苏丹的南部,而这10%并不是一个集体,而是散落着的无数的部落。而南方集中着苏丹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所以你就知道这内战为什么会打起来了。
宗教不同,人种的不同,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内乱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内战是南部和中北部之间的战争,所以苏丹内战又称南北战争。北方政府亦是官方政府,以首都喀土穆为中心的统治范围都是强势政权的范围,周边部署了强大的军事区。
跟军事力量成正比的是南北方的经济。中北部虽然贫富严重不均,但好歹穷人每天都有一碗面糊糊可以吃,而南方的平民则衣不遮体、食不裹腹。
利比亚总统扎卡菲曾讥讽说,南方的老百姓宁可呆在难民营,也不愿呆在家中,因为在难民营有面包吃。为了稳定局势,推进所谓的达尔富尔和平进程,联合国在南部入驻了维和部队,主要以非盟为主,不过时常受到当地非洲小兄弟的骚扰,非盟一个军事区就被反政府武装打死了17个。
中国作为非洲人民可以信赖的朋友,也派驻了维和部队,不过非军事兵,都是工程兵,帮助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辅以源源不断的救济物资。
中国政府的乐善好施、宽广的胸襟和博爱精神在非洲大陆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苏丹政府抛弃了大胡子本拉丹,转而投入中国人民的怀抱,实在是明智之举。
韩国人或日本人走到苏丹街头定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满大街跑的都是丰田和现代起亚,欧美车很少,中国车看到过吉利比亚迪,但是很少。车大都是珍珠白色(黑人钟爱白色,穿衣服也是如此,白色的长袍或衬衫,但仔细一看,衣服都其脏无比)。
喀土穆街头的车还真不少,在繁忙的时段甚至会塞车。这当然也得益于他们路口极少的红绿灯和马路上悠闲的毛驴车。汽车也够便宜,基本上都是免税的,象现代商务,折合人民币才15万,整比国内便宜了10万。
苏丹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贫富分化极为明显。富人们都自己建别墅,无论美丑与否。穷人们的房屋就是一两间平房然后围个大院,平房内啥都没有,床可不少。在苏丹最独特的住房风景是随处可见的“烂尾房”——只要在建的房屋,基本上看不到工人,看不到结顶,都是建了一半就仍在那边任其荒芜。
究其原因,原来是房主没钱了,半途又赚房钱去了。赚了一些钱,回来再继续施工,花完了,再去打工赚钱,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完工。更有甚至,会先把一楼造好,自己先搬进去,然后慢慢攒钱再造二楼。
从来不着急。这归功于苏丹人慵懒、乐观、随性的天性,做事从无计划,随心而发。而他们造好的楼房看得我是胆战心惊——竟然没有梁,都是“柱+板”结构。真是“勇敢”的苏丹人。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