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约翰bull伯宁罕的最后一个故事,为
还记得那只没有羽毛但不轻言放弃的大雁宝儿吗?还记得那个在晴日带着大家去游河的甘伯伯吗?还记得那个最恐怖又最可爱的小男孩爱德华吗?……
这些温柔的小故事,来自英国绘本大师、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得主——约翰·伯宁罕。他用画笔造出一个个色彩明丽的纸上梦境,温暖了不计其数的孩子的童年。
令人心痛的是,年初,他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逝,作品永存,他的最后一本图画书近日在国内出版,名叫《甘伯伯的犀牛》。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时隔30年,继《和甘伯伯去游河》《和甘伯伯去兜风》后,“甘伯伯系列”迎来了第三个故事。这一次,甘伯伯会有哪些奇遇呢?这让每个喜欢甘伯伯的孩子充满期待。
不过,为什么会是犀牛呢?为什么约翰·伯宁罕要以犀牛为主角,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让我们先从犀牛谈起。
提起犀牛,你会想到什么?
或许是犀牛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大头,短腿,小眼睛,健壮的躯体。最特别的是头上那只角,配上铠甲般厚厚的皮肤,使得看起来笨拙的犀牛多了些攻击性,像是一个时刻准备着冲上战场的勇士。
东方文化中,我们大部分国人对于犀牛的认知,仅限于动物园或者宣传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在西方文化中,犀牛是重要的存在。
以犀牛为原型的独角兽,深受人们喜爱。人们相信它的存在,并由此衍生出无数故事和艺术作品。所以,当憨厚可爱的犀牛出现在欧美绘本中,成为约翰·伯宁罕的故事主角之一,就十分顺理成章。
但原因不止于此。翻开《甘伯伯的犀牛》,版权页上的这一句话——献给犀牛“苏丹”,则会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苏丹是一头北方白犀牛的名字。
为防止偷盗者觊觎,40名持枪守卫和18名饲养员曾不分昼夜轮流看护苏丹。
年3月19日,苏丹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宣告着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至此,北方白犀牛这一亚种仅剩两头雌性,濒临灭绝。
北方白犀牛为什么会灭绝?
战乱频发、习性特殊、栖息地减少……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人类,他们是犀牛最大的敌人。为了得到犀牛的角,盗猎者大肆捕杀犀牛,犀牛的数量急剧减少,最终导致了悲剧。
伯宁罕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创作了甘伯伯与犀牛查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非洲。
当时,甘伯伯正开着车旅行,遇到了犀牛宝宝。他的爸爸妈妈被人夺走了角,失去了生命。犀牛宝宝伤心地哭泣,甘伯伯则给了他一个温柔的拥抱。
几笔线条勾勒出的场景,犀牛宝宝的绝望和无助扑面而来。
“为什么要拿走犀牛的角?”“为什么要伤害犀牛宝宝的爸爸妈妈?”孩子们读到这里,会和犀牛宝宝共情,从而发出这样的疑问。
作为大人的我们,则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告诉孩子人类对犀牛的伤害,以及犀牛遭受的困境。
甘伯伯给犀牛宝宝取名叫“查利”,带他回了家。
查利正在长身体,需要吃大量的食物,于是,甘伯伯带查利去求助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
一个小男孩提议,“这只犀牛可以为城市工作,把路边的杂草和落叶通通吃掉。”
于是,查利穿上了工作服,来到路边工作。他很喜欢这个外套,也很喜欢吃草。人们还为他立了一块告示牌,提醒大家犀牛正在工作。
这份工作实在是太棒了,不仅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整洁,又让查利可以在城市生活。
故事虽是虚构的,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其中蕴含着美好的期待和无限的童心。而接下来的故事,则让这种天真发挥到了极致,充满了童话般的浪漫色彩。
暑假的这天,孩子们准备搭船去海上游玩,无奈遇到堵车,无法前行。
眼看着就要来不及了,这时,犀牛查利如天神般降临,孩子们纷纷下了车,爬到他的背上。
在夏日的阳光下,在一片繁花绿意中,犀牛载着孩子们冲过树篱,向海边奔去。
甘伯伯和孩子们终于成功地登上了船。“查利万岁!”在一片欢呼声中,船驶向远方,沙滩上只留下犀牛的背影。
从甘伯伯和孩子们接纳犀牛,帮助犀牛在城市生活,再到犀牛渐渐长大,反过来主动帮助他们,伯宁罕为孩子们描绘出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理想模型,也道出了成长的真谛——从被爱到学会爱人。
我想,伯宁罕的那句“献给犀牛‘苏丹’”,不仅写给离开我们的“犀牛苏丹”,也写给每个正在长大的“犀牛宝宝”。
这个故事,既是他送给犀牛苏丹的梦——
在梦里,没有伤害,没有痛苦,会有甘伯伯和孩子们的陪伴;
也是他送给每个孩子的祝福——
不论经历什么,愿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被很多人爱,也懂得去爱很多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甘伯伯的犀牛》
启发官方抖音号全新上线
打开“抖音”搜索“启发童书馆”
找到我们
▼
电话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抖音
启发童书馆
QQ阅读分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