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在该变与不该变之间奥斯曼帝国的制度

发布时间:2021/7/24 13:53:49   点击数:
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年秋天,我曾两次短暂地访问伊斯坦布尔,泛舟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上,游览着海峡两岸的一栋栋建筑,试图找出海峡两岸的区别――一侧是欧洲,另一侧是亚洲――我看到的是满眼的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几乎让我忘记了,这座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在历史上还曾有一个更伟大与光辉的名字:君士坦丁堡。

公元年5月11日,伟大的“等使徒”、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都,当宏伟的新罗马城――君士坦丁堡――建成时,他和他的继承者何曾想到这座中世纪最伟大的世界之都一千余年后会成为伊斯兰的都城?被基督徒誉为“上帝之城”、“上帝的尘世居所”、“黄金之城”、“诸城之首”和“举世倾羡之城”的君士坦丁堡,同样一直是穆斯林向往之城,被穆斯林称之为“卡在安拉喉咙里的骨头”,先知穆罕默德曾这样说:“在为了神而对抗君士坦丁堡的斗争中,三分之一的穆斯林允许自己战败,安拉不会原谅这些人;三分之一将会战死,使他们成为令人惊叹的殉教者;剩余的三分之一将会取得胜利。”[1]穆斯林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多次攻击,君士坦丁堡每次都安然无恙,这更坚定了基督徒的说法:这是一座被圣母玛利亚保佑与庇护的神圣之城。年5月29日,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破了号称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兰的星月旗帜从此永远飘扬在城市的上空,这座伟大的城市也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公元年,查士丁尼大帝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索菲亚大教堂,其闻名于世的巨大圆顶被誉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其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帝的智慧”,穆罕默德二世在破城的第18天,将这座闻名于基督教世界的教堂改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2];年,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将清真寺改建为博物馆,以表达现代土耳其坚定的融入西方世界的世俗化的决心。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再次将博物馆改回清真寺,这位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的忠实信徒,梦想重振奥斯曼帝国荣光,他可能是用这种方式提醒世人,奥斯曼帝国曾经如何之强盛和辉煌。

对于中世纪的西欧人而言,东方就是奥斯曼帝国、印度与中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距离他们最近的奥斯曼帝国就成为东方的象征,西欧人对东方的恐怖记忆相当部分来自于奥斯曼土耳其对欧洲的侵略与征服。这种对奥斯曼帝国的认知让人困惑:第一,帝国横跨欧亚两洲,巴尔干半岛从14世纪直至19世纪上半叶一直处于帝国的有效控制中,巴尔干半岛是奥斯曼帝国的发祥地,甚至“巴尔干”这个语词都是奥斯曼帝国的产物[3],将这样一个帝国归入东方从理论上讲是不准确的;第二,如前所述,曾经是西方文明象征之一的君士坦丁堡自年起就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城市,将占据这一象征西方文明的伟大城市的帝国视为东方国家总让人感觉不伦不类。这种疑惑也困扰着今天的土耳其这个自称奥斯曼帝国继承者的国家,一方面土耳其被国际社会视为欧洲国家,土耳其也是北约成员国;另一方面,土耳其仍然是许多欧洲国家眼中的“他者”,所以尽管土耳其多次提出申请,欧盟一直拒绝土耳其的加入。即便不将奥斯曼土耳其归属于西方范畴,在讨论西方兴起时,人们依然不能不频频提及这个帝国:今天欧洲的众多土地和民族曾经长期处于帝国的统治之下,欧洲历史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均与帝国相关;离开对奥斯曼历史的探索,我们对欧洲-地中海历史乃至全球史的认知就是不完整的,恰如史学家所言:

奥斯曼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它不但涉及到奥斯曼王朝本身,而且还涉及到在该帝国活动及扮演统治者角色的许多人,并涉及到许多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民族,诸如突厥人、阿拉伯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等等……奥斯曼历史还涉及到奥斯曼人与他们在欧洲和亚洲邻国的关系,以及纷繁复杂的战争、征服、外交和领土丧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部分后来被称为“东方问题”。(前言,p1)

对于当代读者而言,“欧洲病夫”是我们熟知的贴在奥斯曼帝国身上的标签。的确,19世纪之后的奥斯曼帝国,弊端丛生,内忧外患,成为任欧洲列强任意宰割的牺牲品。但当欧洲人这样称呼奥斯曼帝国时,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祖先面对奥斯曼土耳其的铁蹄时曾闻风丧胆,他们的祖先曾争先恐后前往伊斯坦布尔、奴颜婢膝地讨好苏丹,他们的祖先曾膜拜奥斯曼帝国的先进与发达,他们的祖先曾对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耶尼切里军团尊重有加;他们是否知道,奥斯曼土耳其曾将先前被称为“罗马内湖”的地中海变成“穆斯林之湖”;他们是否知道,土耳其的战马曾徘徊在维也纳城下……曾几何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对奥斯曼帝国兴衰的讨论远没有对罗马帝国相关的讨论那般热烈,特别是奥斯曼帝国被贴上欧洲病夫的标签之后。本文无意对奥斯曼帝国兴衰进行讨论,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帝国独特的制度及其变迁之上。盐野七生在其著名的《罗马人故事》里将罗马帝国的成功视为制度的成功,罗马人建立了许多理性的制度,她因此将制度与国家紧密相连。我们会沿用盐野七生的基本思路,但我们更会尝试弥补她的缺憾:我们会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225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