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南苏丹维和工兵这张救援照片感动众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1/3/6 17:36:40   点击数: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李爱明摄

在昨天下午召开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表示,中方坚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坚定不移地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的相关情况”的提问时,吴谦大校说:关于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的情况,我建议你   维和工兵现场指挥员首先会同机场技术人员排除了飞机二次爆炸的可能性。随后,大队领导决定利用水罐车的高压水枪喷洒机体进行降温。

此时,油箱内剩余的航空油料仍在剧烈燃烧。现场参与救援的工兵不惧危险,沉着冷静操作高压水枪进行作业。16时40分左右,在尼泊尔、孟加拉国维和部队救援人员的通力协作下,客机明火最终被扑灭。

中国维和工兵参与救援获赞誉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特别代表大卫·希勒3月21日表示,在20日南苏丹客机失事事故中,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在10分钟内赶往现场,成为事故中首支专业救援力量,快速反应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一同参与救援的孟加拉国维和部队指挥官说,中国军人的无畏勇气令人敬佩,这次救援行动足以证明中国维和工兵是一支专业、高效、优秀的维和部队,值得联南苏团和当地民众信任。

在众多救援的新闻报道中,网友们纷纷表示被其中的一张照片感动到了——简直是连背影都是故事!

他抢过高压水枪第一个上前救火,一个背影写满了救援的紧急。

他叫王伟东,今年35岁,是驻安某部一名四级军士长。年入伍来到安阳,至今已在第二故乡生活了16年,曾荣立三等功6次。目前,王伟东任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代理排长,这是其第三次赴南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

救援现场,王伟东和其他救援人员手持高压水枪喷洒机体进行降温。

爱的鼓励

前方是维和工兵拼在一线

后方是家人无怨无悔付出

“为中国军人争光,你做到了!”这是王伟东的妻子杨小敏,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看到新闻后我失眠了整整两个晚上,既感动,也难过。他就是一个遇事必上的人,这也是满满的责任感,同时也希望他能多注意安全。”杨小敏说,新闻里描述的救援现场,情况十分紧急,但是,王伟东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拼在一线救援,杨小敏既担心,又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小敏还把这条新闻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很多认识他们的朋友都为王伟东点赞,为中国维和工兵点赞。

王伟东一家三口申冬冬摄

自从丈夫到南苏丹(瓦乌)维和后,数着日历过日子,已变成杨小敏的习惯。中国与南苏丹有5个多小时的时差,王伟东执行完一天的任务往往已是当地夜里10点多,而此时正是我们这里的凌晨时分。

当地通讯条件差,信号时好时坏。“每次我和孩子都睡着了,伟东才打过来电话,可只有接到电话,我才安心。”杨小敏说,为了不惊扰孩子,她和丈夫商定,每次打电话的时间改在当地时间凌晨4点,也就是我们这里的八九点钟。杨小敏也很体谅丈夫,每次都不超过三五分钟,就让王伟东再去休息一会儿。

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中度过,杨小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丈夫:我的老公是名军人,请不要说他伟大、说他光荣,他有的只是一颗充满正能量的责任心!老公是我心中的“完美爱人”。

征得当事人同意,现附上夫妻的   这一批工兵任务期是1年,主要任务是从穆乌鲁到阿加夸克公里道路的维护保养。这条道路几乎纵贯南苏丹南北,是主要补给线,也是“生命线”。为此,中国工兵成三点部署,分为三支分队同步展开维修任务。腊八节当天夜里,其中一支分队宿营野外,战士张帅拿出一罐八宝粥和战友分享,虽然人人只分得一小口,但大家都说这是喝过的最好的八宝粥。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以这种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工兵的谢意。李欣摄

截至目前,维和工兵已整修主要补给线道路余公里。联南苏团民事部门负责人、西战区阵地办公室主任维尼女士称赞道:“中国工兵在维和行动中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质量和中国标准,展现了大国担当,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中国维和军人和中国一样,是值得世界人民信赖的好朋友、真朋友!”

中国军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204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