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可能

发布时间:2023/4/13 11:34:55   点击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谢春晖盛锐黄伟芬章然

今天(12月9日)下午3点,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五十八场。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的有: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主持。

首先由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通报最新疫情情况——

12月8日,我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12月8日24时,我省已连续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7例,均由境外输入。

12月2日晚21时,玉环市疾控中心在城关中心菜市场采集的冷链食品日常监测样本中,发现一份由巴西进口的冷冻猪后腿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浙冷链”系统追溯,涉事产品经上海洋山港于9月28日入境。当地迅速采取货物封存、人员排查隔离、场地消杀等应急措施,连夜对市场外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产品流通涉及的台州市相关区县立即开展货物和人员追踪、调查和处置,省防控办也向周边省市作了通报。据统计,台州市共采集涉事同批次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样本份,排摸出涉事相关人员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2月5日,江苏省无锡市通报一公司库存的进口冷冻去骨牛腩外包装经检测为新冠病毒呈阳性。我省立即组织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7个涉事同批次产品流入地区开展应急采样检测、人员健康监测和消毒工作,将产品封存并作无害化处理。截至12月8日,已对相关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和从业人员采样检测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管理机制。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我省围绕“人、物、环境”三个层面,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或省外流入浙江储存、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开展“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明确提出“四个不得”,即:没有检验检疫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不得上市销售,切实将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为更好地实现源头阻断、精准防控,我省积极探索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模式,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监管仓。监管仓在本月投入运行后,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我省储存、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凡不能提供口岸消毒证明的,一律运抵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省外流入浙江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凡不能提供口岸消毒证明或省外规范化核酸检测和消毒证明的,一律运抵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监管仓按照公共集中监管仓、企业集中监管仓、第三方集中监管仓相结合的方式设立。

二、加强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新冠病毒防控。

从近期国内发生的病例看,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非冷链物流系统传播,这对物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围绕进一步健全“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我省制定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防控工作指引。其中,凡由国际货运航班或经港口运输至国内的进口货物,除部分大宗商品外,对运输工具和产品外包装都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对托运的入境旅客行李外表面,在通过机场传送带提取前原则上需要经过统一消毒。消毒工作遵循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原则,既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货物输入的风险,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成本。

为切实防止“物传人”疫情隐患,我省将进口冷链食品查验、装卸、运输、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其他进口货物、入境旅客行李等物品查验、装卸等环节工作人员作为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严格落实防护要求,持续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并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同时,加强入境物品及所涉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各县(市、区)每周检测的从业人员样本数、物品样本数、环境样本数各不少于30份。

三、动态调整重点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满州里市、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华区先后出现散发病例,根据我省常态化精密智控机制要求,对被划定为高风险或中风险地区的来浙返浙人员,若无法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该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将引导到当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因新冠病毒具有潜伏期,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核酸检测阴性者仍应加强健康监测,并提示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的,必须及时就医并报告。

此外,鉴于新疆喀什地区疫情已得到控制,我省在该地区全域降为低风险等级之日起,不再要求离喀来浙返浙人员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已降为低风险的天津市东疆港区、滨海新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街区来浙返浙人员,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把好国际船舶维修领域疫情防控关。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从在港维修国际船舶中陆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船员,加强该领域防疫是外防输入的重要环节。沿海有关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国际船舶维修业务订单审核管理办法,结合对船舶航行轨迹、靠泊港口、船员换班等综合研判,有针对性予以风险识别。按照“全员检测、先检后上、先检后修”的要求,做到国际船舶入厂维修前在船船员核酸检测全覆盖;检测结果出具前,一律不得进行船员换班,一律不得开展维修作业。同时,要求船修企业全面建立消杀登记和报告制度,必须待消杀后才能开展维修作业。

为进一步守牢船舶维修领域“海上大门”,我省要求船修企业提前制定“一船一案”防控及作业方案,切实明确上船作业人员规模和上船行动路线;严格落实登船作业人员登记、亮码、测温和个人防护装备佩戴检查等制度,严禁代理、供应等人员上船。船修企业勘测确认项目时,按照不接触、少接触原则,实行限定人员、限定时间、限定地点“三限”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

记者提问:

1】精密智控指数被喻为浙江省推动各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棒”,我们知道它经过了多轮迭代。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尤其是推动经济强劲复苏阶段,精密智控指数有哪些调整变化,是否仍然像原先那样发挥作用?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

精密智控是浙江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核心理念,也是我省实现两手硬两战赢必须持之以恒把握的基本原则。精密智控指数则是以量化细化闭环管理的要求,对各市疫情防控工作绩效进行指数化评价,所以它和疫情图、健康码一起构成了我省科学防控疫情的金名片。从应急性超常规的疫情防控到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我们的防控策略和工作重点,每个阶段都在发生调整,所以经精密智控指数也要随之迭代。从1.0版的管控指数、畅通指数,2.0版的管控指数、恢复指数,这是双模块结构。到3.0、4.0版的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是社会秩序恢复,这是三个模块。5.0版的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食品安全管控,这都是三模块的结构。再到6.0版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食品安全管控和防控能力提升四模块结构,每一个时期的指标体系不同,但都一脉相承地体现了我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的战略定力,也体现了从以防人为主到人物并防的策略转变,所以这个时期指数在调整,但是我们的主线是一脉相承的。

与前期的封闭式管控模式相比,精密智控讲求点穴式,每一个阶段,该点的穴位发生了调整,精密智控指数也要按照穴位的不同动态地加以调整,现在我们省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复情况非常好,各地争先创优,在年末,都在全力冲刺,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各地现在的散发病例不断增加,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也在明显增加,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就要结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新情况、新特点,省防控办正在围绕以冷链食品为重点的物防工作,正在动态调整相关的指标,对精密智控指数也将进一步加以迭代,以推动各地持续的补短板、强弱项,为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夯实基础。之我们疫情防控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我们防范今冬明春疫情二次爆发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所以,我们的精密智控指数将不断的迭代,作为一种工作机制的安排,它将贯穿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

2】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我省经济社会秩序基本上已全面恢复,但近期不少地方又出现散发病例。请问现在对各类大型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是否允许正常开展?假如举办此类活动,一般需要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

疫情一天不结束,伴随着聚集性活动导致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就会一直存在。但是经济社会秩序不断恢复,走向正常,必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汇聚,所以必要的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现在都可以开展的。

但是目前疫情尚未远去,所以会议等室内的聚集性人数控制在人以内。现在组织开展聚集性活动,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聚集性活动的主办或者承办单位都要预先提供制定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要落实相关机制和措施,聚集性活动举办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当前要审慎举办涉外的聚集性活动。

会议、会展、群众性活动开展的时候,都要预先做好人员的健康排查,及时收集前14天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和健康码状态,如有中高风险旅居史的人员一般不建议参加,必须参加的要提供规定时限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另一方面要加强物资和特殊场所的准备。在活动场所要提前配备必须的防疫设施和用品,如消毒药械、洗手液、口罩、手套,包括一些非接触式的温度计等,在对活动的场所、设施在活动开展前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同时要根据活动规模,设置一定的临时观察室,用于出现疑似病例,或者发热症状的人员应急处置的需要。

在聚集性活动举行的期间,举办方要落实相关的措施:

1.加强健康监测。实行健康码+测温的准入机制,必要的时候可以适情进行参加人员的实名登记。

2.加强个体防护。建议参加人员都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认真落实口罩佩戴的规定。

3.通风换气。活动期间应该保持室内空气适当流通,按规范使用空调系统。

4.清洁消毒。重点对门把手、桌面、倚靠背、水龙头、电梯按钮、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的表面,增加消毒的频次。对公共卫生间、垃圾集中收集的容器及周边地面,加强保洁和消毒。

5.就餐管理。采取错峰就餐,增设物理隔离,包括分餐制,减少人员聚集。重复使用的餐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6.加强宣传引导。应该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引导大家遵守卫生规范,活动期间不扎堆,遇到相关症状要主动报告。

总之,疫情防控无小事,尤其是进入冬季以来,不少地方都出现散发的病例,所以就给防范聚集性疫情敲响警钟,正因为这样,更需要完善一整套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抓紧抓细各个关键环节,切实防范于未然,也防疫于未然。因为现在的聚集活动,很容易导致疫情二次爆发的燃点,这些燃点要通过有效的提前的防范机制和落实相关措施,防患于未然。

3】浙江提出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措施?

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部署,我省围绕人、物、环境三个方面三个层面,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和省外流入浙江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强化数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打造进口食品建立自控体系的2.0版。

一是物的层面,实行双轨管物,一个轨道是我省口岸进口冷链食品,通过报关、入关、入仓、出仓、生产、经营、只消费6个环节,一环不落,环环不落,环环相扣,明确每一个环节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要求措施,确保我省口岸进入第1次消费维持全过程闭环管理。

第二轨道是外省流入的农业食品,我省70%的进口食品由外省流入,流入量大,风险高,按照报备、入关、生产、经营、只消费5个环节,强化管控,确保外省流入冷链食品每一个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

进口商在报关的时候,将所有报关信息完整准确,同步责任链系统后,凡是未在口岸消毒的,全部进入集中监管仓,外省流入我省的产品,经营者必须经过制冷系统报备,冷链食品进入集中监管监管仓后,逐批进行核酸检测,然后掏箱,货物的每一件6面,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

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以下简称三证齐全,并附码扫码后,方可出仓。

后续的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阅货物所附的三证,对于三证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做到不采购,不食用,不销售。

二是人的层面,在明确重点对象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浙江省入境物品及相关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等规定,严格执行防护措施要求,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的安全防护责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新进工作人员在上岗前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直接暴露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间接暴露人员每28天进行一次检测,做好工作人员家属的健康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并建立检测结果登记制度。

三是环境的层面,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储运工具、经营区域等环境的全面消毒制度,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相关职能部门将定期对涉及进口冷链食品查验生产,装卸,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重点场所环境,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我这里要强调,秘书长也强调过,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我们在前期问题产品的排查处置过程,发现少数商家不按规定办事。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查处的力度,也欢迎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冷链食品溯源码,查询三证信息,发现不相符的,请向监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是。

4】我省提出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集中监管模式,请问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另外,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烹煮进口冷链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

为更好地实现精准防控、检测前移、源头阻断、风险可控,我省根据浙江实际,学习借鉴省外的经验,积极探索进口食品集中监管模式。

从设仓布局看,浙江以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集中监管仓。12月25日前,我省的集中监管层将建成投入使用,各地集中监管仓投入运行时间及仓位,以各市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公告为准。

从具体运转流程看,进口商或物主,需至少提前两天在“浙冷链”上预约申报入仓,经“浙冷链”系统统一调度后,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进口冷链食品提柜离港、货柜运输等工作。入货仓卸货并完成采样检测后,消毒人员将对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及集装箱内内壁等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骤,获取“三证一码”后,方可出仓。

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食品溯源码将随进口冷链食品一同流转,各市、区政府,将组建1+1+1三支专业队伍,负责公共仓,即集中监管仓管理,基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海关、交通运输、公安、商务、乡镇街道等部门组成的行政队伍;由有资质的销售公司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毒队伍;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采样检测队伍。

就消费者个人防护而言,广大市民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双手应避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并及时用洗手液清洗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要自觉做好消毒处理。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需充分煮熟烧透后再食用,不要食用生冷海产品;同时要做好餐具和台面的清洁,食品加工处理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灶具、餐具等用具,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宜混用、混放,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并保持相关环境清洁通风。要注意自我防范,确保食品安全。

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要强化测温、亮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256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