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领悟第三代铁人的三不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4 21:57:47   点击数:

  斗转星移,梦想在新的起跑线上延续。第一代铁人王进喜曾有一个“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而今中国钻井队正在国际石油市场“开疆拓土”,他曾带领过的钻井队在第三代铁人李新民的带领下走出国门、奔赴山海,完成第一代铁人的梦想,向世界展现当代新“铁人”的精神风貌,启迪着无数后来人从中汲取三“不”精神的滋养和力量。

不惧挑战,坚持学习,是新“铁人”的钙质营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在国外打井“打”出片新的天地,不仅要有经得起“刀枪剑戟”打磨的决心,还要有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过硬本领。为了克服外语不通的挑战,李新民学习上了“疯狂英语”:英语知识小便签贴上了设备和材料,生产报表和设备工具配齐双语双解,兜里专业词汇本不离身,得了空就要拿出来翻一翻、背一背。为了能接受国外各种复杂井打井任务的挑战,李新民化身“唐僧”,听说哪只钻井队要打特殊工艺井,他便赶过去“求取真经”,钻机转型、钻井试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一样不落下。在一次次挑战中,坚持学习、磨砺自己的本领,为“铁人”的“铁骨”补充更充分的钙质营养,新“铁人”方能在日后国外打井的淬火百炼之中,顶住压力和考验,成就更加不凡的事业。

不畏路难,顽强拼搏,是新“铁人”的硬骨担当。

  钻井队的第一站是苏丹首都喀土穆,是被誉为“一年有两个夏天”的地方。初抵海外时,苏丹港清关在即,大量钻具和设备眼见就要被拒之门外,李新民带领队员加班加点加速度,昼夜不舍、汗析出盐,终于顺利清关,让世界震惊于“铁人速度”。市场难打开、任务难获得,一个因施工难度太大而“劝住”其他钻井队的水平井,却成了钻井队的破局关键,昼夜奋斗在“千里地下穿针引线”17日,这口井的完成时间竟比预计的还提前了11天,成为中石油海外市场的“功勋井”和钻井队亮相海外的名片。极目山河远阔、欲行道阻且长,但无论是怎样的艰难挑战,新“铁人”都敢用自己的硬骨去“硬刚”一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铮铮“铁骨”之下,没有跨不过的槛,也没有挑不起的梁,顽强拼搏终登峰顶,踏平坎坷始成大道,一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党员永远要冲在最前面”赓续着百年红色基因里不竭的时代力量。

不断前行,勇攀高峰,是新“铁人”的诗与远方。

  钻井队在苏丹的5年里一共开创出23项当地记录,两次获得苏丹钻井界的最高荣誉——“钻井杯”。过去的成就和荣耀不但没有成为他们裹足不前的羁绊,反而激励着他们勇于攀爬更高的山峰。之后,李新民主动请缨转战伊拉克,米的定向井从无至成仅用时47天3小时,创下哈法亚油田的最高纪录。对新“铁人”来说,他的诗与远方,就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打响中国品牌,开拓国外石油市场,与祖国共向,不断征服新的高峰,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发光发热。

  “铁人精神”跨越时空,变的只是接过“接力棒”的人,不变的是其中饱含着的对党的深情和信仰,是对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的初心和承诺,是对在祖国需要自己时的义无反顾、舍己忘我和顽强拼搏。

来源/作者:潘鑫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p/249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