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机票 >> 在村里人勤春来早脱贫靠领跑
人勤春来早。3月末的时节,位于天山南麓的柯坪县仍有些凉意,土里刚刚长出浅绿色的小草芽,杏园里杏花竞相开放,大面积的春耕已经开始。西北油田驻村工作队的“小红人”们奔忙在田间地头,一边帮着村民完成春耕,一边为村民外出就业想办法、出点子,同时致力于庭院改造,铆足了劲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小拱棚种下大希望
“人勤地不懒。今年,我们早早行动,争取把小拱棚的蔬菜提前20天上市,村民们就能挣到更多的钱了!”3月26日,西北油田驻村工作队总领队李洪江边帮着村民打理小拱棚的蔬菜,边说道。
入春以来,柯坪县玉斯屯巴格勒格村一排排白色的小拱棚里显得格外热闹,“小红人”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们一起,把一棵棵鲜活的菜苗栽种到保温拱棚内,湿润而温暖的水汽滋润着嫩绿的菜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柯坪县位于山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村民都不善于种菜。
如何让村民有效增收?工作队员走遍田间地头,通过反复论证和试验,决定把蔬菜种植当作创收增效、改善村民生活的手段,为每个村的贫困户集中搭建了连片小拱棚,按照“一村一品”布局,集中种植辣椒、西红柿、卷心菜、茄子等经济作物,并由工作队牵头组成绿叶果蔬合作社,教授种植技术,统一科学管理,负责收购和销售,让每个贫困户年增收达元以上。
在公里外的莎车县喀群乡,这个昆仑山脚下的乡镇也掀起了种植热,家家户户的院内和门口拉起了小拱棚,这是西北油田援建的“示范大棚”带来的辐射效应。
该乡有5个来自于西北油田的第一书记,通过走访,发现这里人多地少,便在喀拉央塔克村建设2个占地平米的蔬菜大棚。这是当地首个大棚,不仅村民瞧着新鲜,附近乡镇组织前来观摩学习的也络绎不绝。
“这是村民脱贫的希望,更是我工作的主阵地。每天起床我就先到这里来,睡前不到这里瞧一瞧,整晚我都睡不好。”宋道杰卷着裤管,撸起袖子在蔬菜大棚里边忙边说。
宋道杰在油田搞过技术,干过管理,因此他深知种植大棚需要对口技术和管理方法,于是跟几个书记们一合计,便通过油田的协调,请来了有10多年种植经验的李建军夫妇,用一年时间,手把手地传授村民种植技术。
“3天剥一次芽,4天缠一次头,5天对一次花,一周打一次药,10天施一次肥,一早一晚勤观察,40天时间左右,西红柿就可以成熟采摘了。”李建军边示范边向承包大棚的贫困户讲解种植要领。
宋道杰如数家珍地说:“如果打理得好,每株可采摘5公斤西红柿,每季收获约公斤,我们通过控制温度,让西红柿提前上市,预计能收入1万元。”
大棚内的小白菜和油麦菜已经可以采摘了,为了便于销售,工作队安排了流动销售车,承包人艾合买提?吐尔逊和艾则孜?买买提轮流到村民家门口和各超市推销蔬菜,打开蔬菜的销路。据了解,两个大棚每年采收两季半,打好时间差,每个大棚年收入近6万元,可带动4至5个贫困户增加收入,承包费用增加集体经济5.2万元,为脱贫摘帽扎稳了根基。
“以前我们这里都没种过菜,宋书记拍着胸脯说技术有人教,我们不偷懒就成。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不但自己学会了种菜,还教更多的人种菜。”艾合木提笑着说道。
目前,宋道杰把这个蔬菜大棚作为了附近村民学习种菜技术的培训基地,每周举办种植培训班,现在许多村民家里都有了小拱棚,通过蔬菜种植,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通过卖菜增加了收入。
扩宽就业脱贫致富路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是工作队员经常给村民们讲的口头禅。面对贫困乡村人多地少,西北油田把转移就业作为脱贫的主要手段,通过引进兴科服饰、建设小微商圈、向油田转移劳动力等方式,使大部分贫困户实现了每家1至2人就业,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我已经与西北油田续签了合同,利用一个月的休假把房子休整好,再去的时候把妻子也带到油田去上班。”32岁的克热木江对记者说。在石油工人的帮助下,他在油田不但学到了工作技能,而且普通话说得很流利,让人刮目相看。
据西北油田驻村工作队副领队吐依洪江介绍,去年工作队选派了优秀青年到油田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在有15人已稳定就业。这些人回到村里后,挣得钱多,会说普通话,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更多的年轻人想去油田上班。今年,工作队正在组织55人进行就业前培训,预计4月份就可以到油田去工作。
西北油田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组织村民到油田就业后,不但教会他们各种工作技能,而且教授普通话,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克热木江到油田后肯学肯干,很快当上了班长。后来,他发现石油人也喜欢吃馕,于是向所在单位申请,在工作区建了一个馕坑,每天打多个馕,及时送到油田各超市和食堂销售,每天可收入多元。
每月25日是柯坪县兴科服饰公司发工资的日子,临近下班,当车间主管海丽恰木?米吉提把一张张工资条发给女工们的时候,一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兴科服饰缝纫女工们节后领到的第一笔工资,大家都显得非常兴奋。
“领到工资后,我准备买些化肥,刚好种地的时候可以用上,多余的钱还准备买一些衣服和化妆品。”女工古丽巴哈尔高兴地说。
年,西北油田引进的兴科服饰公司扩建厂投运后,就业人数从70多人增加到了人,这些女工分布在车间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每天有多套工装生产出来,经过质量检测后被拉运到油田里。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就业,我们正在启动西装生产线,完成操作培训后,估计又可以增加50多人就业。”兴科服饰总经理张涛表示。
而作为莎车县第一书记村的重点脱贫项目,莎车织袜厂的厂区地面已经平整如新,据该村第一书记陈刘杨介绍,这个织袜厂预计8月份建成投运,到时可解决多人就业。
“莎车喀群乡之前在喀什四十个贫困乡中排名倒数第一,一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经过大家的努力,目前贫困发生率由80%下降到了40%多。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力争打好这个攻坚仗。”在脱贫攻坚倒计时的牌匾下,吐依洪江充满信心地说。
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这是工作队帮助我家搭好的葡萄架,现在羊儿也有自己的‘家’了,看着这干净整洁的院子,我就想在这里多待一阵子。”柯坪县玉斯屯巴格勒格村村民艾皮帕提?色提带着大家看了他家庭院内种植区、养殖区和生活区改造情况,一连说了一串的“亚克西”。
按照自治区乡村振兴的总体安排,西北油田各驻村工作队利用农闲时间,鼓动村民加快推进庭院改造,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合理规划,科学卫生地生活,发展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早些年,艾皮帕提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家人突然一场重病,让家里成了贫困户。“现在嘛,工作队帮了我们很多,养的羊不愁卖,两个孩子上大学也有了爱心助学金,我的生活嘛好得很。”艾皮帕提刚刚卖掉了10只羊,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新农用车,满脸掩盖不住的喜悦。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一家已经顺利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沙发坐着舒服很多,腿也不疼了,现代化生活真好!”艾皮帕提边拍着大腿边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工作队在所驻村大力推进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村民拆土炕、装新床,拆地毯、铺瓷砖,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本问题后,已经逐步实现睡觉上床、吃饭上桌、待客上厅,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莎车喀群乡喀拉央塔克村,帕太姆?霍加买提把新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明亮的客厅里铺着地板砖,茶几上摆着点心,整个房子看起来亮堂堂的。每天出门,还不忘对着镜子打扮一番。
从去年开始,喀群乡推进整体异地搬迁安置,动员近户贫困户搬到了地理位置更好的永安管委会,把搬迁后的旧宅基地进行拆除复垦,把不能搬迁的贫困户统一规划到村委会附近,建起了崭新的安居房,并按照“三区分离”要求进行建设,每个家都成了整洁干净卫生的“小康之家”。
据总领队李洪江介绍,目前西北油田在柯坪的七个村已经整体退出贫困村,莎车的五个深度贫困村将陆续于今明两年退出。柯坪四个村共户村民已完成庭院改造,柯坪和莎车的8个第一书记村也在推进庭院改造。通过改造,将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带动他们的内生动力,使他们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阔。
①如果我是石油人,你会爱我吗?②听他们讲述:异地恋的酸与甜③万物皆可夸?那可得好好夸夸这群人④细心品味,遇见身边的美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