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经济 >> 能干的法贝尔人与自然对抗,最终将走向
马克斯·弗里施:瑞士德语作家(这里对瑞士德语做一下说明,瑞士是个多民族国家,但它又否认本国有不同的民族,它只认为瑞士人有4个不同的语言集团组成,分别是德语瑞士人、法语瑞士人、意大利语瑞士人和雷托罗曼人。瑞士德语与标准德语在发音上有很大区别。)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他,获得了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文学奖,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茅盾文学奖,这真是一个跨界成功的典范。
但作为一个名利双收的精英阶层,他的小说却经常讨论的是高速发展的科技文明下的人的精神痛苦,这种思想在他的代表作《能干的法贝尔》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这是一个充满欺骗性的书名,让人误以为是那个写《昆虫记》的法布尔,其实不然,当我们打开书,它描写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最后遭到自然惩罚的故事。
主人公瓦尔特·法贝尔是一个十足的技术控,生活中张口不离技术,在他心目中,整个世界都由技术衡量,他只相信技术,不相信自然,处处与自然作对,最终遭受一系列恶果。虽然最后他想与自然和解,但为时已晚,他的悲剧终将无法逆转。
《能干的法贝尔》在小说中,法贝尔与自然的对立,实际则是作者对已经自我实现的个人存在主义的思考,法贝尔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则代表了他在对个人存在主义的思考后做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
一、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引出科技文明下对个人存在主义的思考
《能干的法贝尔》显现出了马克斯·弗里施在小说创作中的一贯特征,即通过对已经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精英的生活与心理分析来阐述主题思想,但《能干的法贝尔》这部小说在此基础上更是将主题思想上升到了对个人存在主义思考的方面。
主人公法贝尔的职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程师,工作职责则是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因为工作带来的便利关系,让他自恃科技可以控制一切,完全可以抵制自然带来的“危机”,这些在他的生活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①对自然属性的极度控制欲
人的身体是现实世界中自然属性的客观存在形式,而法贝尔通过科技控制自然的形式就体现在他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欲,而这种反自然的操作,正体现了他在自然面前强烈的个人存在主义,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科技文明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自然的支配上的。
小说中的法贝尔非常讨厌自己脸上的胡子和身体的出汗,但是,这些生理现象正是自然赋予人类正常的生存表现形式。
面对长胡子法贝尔说:
要是不刮胡子,我会感到不舒服,这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后来我感到,如果不刮胡子,我将变得有点像一株植物。
还有关于出汗:
我从早到晚淋浴,我讨厌流汗,因为这让人感到自己像是病人一样(我除了出过一次麻疹,一生还没有闹过病)。
以及关于生病的描述:
我过去不习惯看医生,除割过一次阑尾外,生来还从未闹过病。
这些都反映了法布尔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哪怕是阑尾炎手术这样的大病都被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他不愿意过多言及这些自然所带来的生存形式,更不愿意因为这些被自然所操控,因此他会极力的排斥这些肉体上的自然现象,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排斥,让本来就有胃病的他,疏于治疗,最终死于胃癌。
②对自然属性的极度排斥
在法贝尔的思想里,他天真的认为他有着可以改变世界的科技技术技能,他怎么会生活在自然的奴役之下,以他掌握的科技力量,他要奴役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用技术手段将自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凡是与自然做斗争的人和物,他都赞同,比如盘尼西林这种药,他就认为这是与自然抗争的最好武器,因为它能杀死自然界的病毒。但凡是顺从自然规律的事,他一概反对,比如物种的繁衍,他就特别反对,甚至提倡用人工流产限制自然繁殖,并且认为:
没有理由感到良心不安,恰恰相反:要合乎人的尊严。”
他认为技术可以取代一切。
但视技术如一切的他有时也会遇上技术掉链子的情况,比如改变法贝尔命运的那两次意外之旅都是由于技术掉链子造成的:
①,因飞机发动机失灵,迫降沙漠。却意外遇到年轻时的朋友约阿西姆的弟弟,并得知约阿西姆与他年轻时的女友汉娜结婚,于是临时决定去看望约阿西姆,却发现他已自缢身亡。
②,因剃须刀出了故障,法贝尔留在家中修理剃须刀,才接到了法国总工会的电话,否则他就不会乘船去巴黎。在轮船上偶遇自己的女儿莎贝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自己的女儿发生了乱伦。
而此时的法贝尔依然是一个个人存在主义者,面对技术的无助而处身与自然的怀抱里时,他对自然的态度依然是排斥。
二、通过对人物心理感知的分析,递进出处在自然环境里科技无助时的个人存在主义的松动
法贝尔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上。他不愿意承认自然界的奥妙与生存法则,在他的感知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肮脏的:
阳光和空气都是黏糊糊的,在阳光烤灼下,腐败的黏土散发出一种恶臭气味。”...“毒虫,没精打采晃动着的阳光,褐色水面上的白色泡沫,尽管这一切骤然叫我感到恶心,但我还是泡在水里……太阳像是被棉花包住,粘滞而又酷热,具有一圈彩虹光环,雾气弥漫。
在法贝尔看来,死气沉沉的自然肮脏不堪,置身于此简直让人无法喘气。这些自然存在让法贝尔想要极力摆脱自然。他不承认自然之美,反说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力量促成的。
在他眼中,月亮只是“一个可以计算的质块,它围绕着我们这颗行星运转,是万有引力的关系”。法贝尔用所谓的科技排斥着一切来自自然的本质,势必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
但真等到没有了技术依靠而完全处于自然界之中的法贝尔,却又显得极度的惊慌失措。在航船上,他失去了对方向和速度的掌控感,他无法想象如何在海轮上度过五天的时间。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思考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自己的个人存在主义真的是对的吗,科技真的能改变一切吗,自然真能任人摆布吗,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对个人存在主义有了一定的反思。
三、通过对自然环境敬畏感的描写,完成科技文明下个人存在主义与自然环境共融思想及精神的转变
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明,其代价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时候,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则成了掩盖这种破坏最好的遮羞布,如果我们没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好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发展的过程就是自取灭亡的过程。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这场科技文明与自然文明争夺战中,到底犯下了多么重的错误,我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进而平稳的度过这场危机,这也正是小说最后想要表达的。
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50多岁的法贝尔对自然的态度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那个全食之夜,法贝尔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感动和震撼。虽然他还是抱着他的科技观点,“月食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他还是感到异常的兴奋。在科林斯卫城,法贝尔与莎贝特找不到住处,便在野外漫游了整整一夜,直到太阳出来。在希腊寒冷的七月之夜,他沉浸在自然之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
我永远忘不了:大海变得更暗、更蓝,紫微微的,科林斯的大海,阿提喀半岛的大海,红色的耕地,沐浴着朝阳的铜绿色的橄榄树,在红色土地上投下了颀长的身影,还有这刚刚给人的温暖,我把大海,把太阳,把一切献给了莎贝特的时候,她拥抱了我,我永远忘不了莎贝特的歌唱。
法贝尔还在哈瓦那停留4天。“四天时间除了观光,别的什么事情都没有。”除自然外,法贝尔描写了许多可爱的人,这些“净是些美丽的姑娘,男人也非常英俊,净是些美得出奇的人们”。
在对自然之美、人之美的感悟中,法贝尔意识到自己生活方式的丑陋和贫乏,决心改变。他获得了纯净的孩子般的欢乐,并因此歌唱起来。法贝尔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是他与生活、生命关系和解的重要因素。他对生命前所未有地恋恋不舍,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中,他也处在光明和快乐之中,因为他知道放下自己的偏见,放缓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所带来的美,以及生命的灿烂之美。
四、写在最后
《能干的法贝尔》揭示了人类在这场科技文明与自然文明争夺战中,如果没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好好地保护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发展的过程就是自取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法贝尔与自然的关系,对病态下的人类技术文明所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做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最终证明,自然,或我们自己的身体,才是人类尊严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