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六日战争终结篇赢了战争,输了和平以

发布时间:2018/1/7 16:45:37   点击数:

导语:年8月29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六日战争后的第一次泛阿拉伯峰会。在峰会上,阿拉伯国家一致同意了针对以色列的三项基本政策:绝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绝不与以色列谈判,与以色列之间绝无和平。

上接前三篇:

1、以色列历史上最疯狂的军事行动:六日战争之空袭埃及——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1

2、以军双线作战所向披靡,埃及约旦谎话连篇——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2

3、收复耶路撒冷老城,达扬宣布:永远也不会再让它分离——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3

攻克戈兰高地

想要从以色列北部的平原地区攻上海拔超过米的戈兰高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坦克在山区作战并没有多少优势,叙利亚位于高地上的火炮可以轻易地控制上山的道路。埃拉扎尔制定的进攻计划原本是在夜里进行的,但他知道已经等不到夜里了,因为叙利亚随时有可能宣布停战。

埃拉扎尔把地面进攻开始的时间定在了上午11:30分,只留给空军几个小时的时间对敌人的防线进行一轮轰炸。11:30分,以色列第八装甲旅的坦克由8辆推土机开路,开始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山上进攻。

纳赛尔公开演讲,欲引咎辞职

就在埃拉扎尔开始在北部的进攻时,南部战场上的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奈半岛。埃及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偷偷脱下军装逃回国内的士兵。没人能够预料到埃及的失败会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埃及国内流言四起,说军方的人正在策划一场推翻纳赛尔的军事政变。

此时的纳赛尔已经不是五天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埃及领袖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利彻底击垮了他。一连几天他都处于极度的沮丧之中,睡觉时枕头下放着一把手枪,准备随时面对冲进他房间里的政变军人。军事政变对于纳赛尔来说并不陌生。在埃及输掉了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正是他发动的军事政变废黜了当时的埃及国王法鲁克。

但纳赛尔并不愿意以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统治。既然将埃及带上战争之路的是他,那么他也必须对战争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纳赛尔决定当天晚上在电视上对埃及全国人民发表一次公开讲话。

当天晚上6:30分,一脸疲惫的纳赛尔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中,以平静而单调的声音开始了自己的讲话。在讲话中,纳赛尔先是回顾了以色列挑起这场战争的经过,然后指责美英两国用空军协助了侵略者。在讲话的最后,纳赛尔向三千两百万埃及人宣布:

「在这个发人深省的时刻,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难道面对敌人入侵所带来的挫折,我们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了吗?

我想真诚地告诉大家,我将会为此承担所有的责任。我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决定辞去我在政府中的一切职务,重新成为民众中的一员,像每一个普通的埃及公民一样继续为国效力。那些仇视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势力总是把它看成是纳赛尔缔造的一个帝国。这是一派胡言。阿拉伯民族在纳赛尔之前早已存在,在纳赛尔死后也将继续存在。」

纳赛尔的讲话刚刚结束,开罗的街头上就出现了大批的人群,他们哀嚎着,哭泣着,恳求纳赛尔留下来,为埃及的荣誉继续战斗。虽然刚刚经历了灾难性的失败,但在许多埃及人眼中,纳赛尔仍然是那个在年勇敢维护埃及利益的民族英雄。同样的游行也出现在了亚历山大、巴格达,以及许多其他的中东城市中。约旦国王侯赛因也发来了电报,请求纳赛尔留下来,因为「战斗才刚刚开始」。

就连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认,民众们在街头对于纳赛尔的支持完全是真诚和自发的,因为埃及政府「不可能在一个小时之内组织起上百万名群众演员」。

在民意的支持下,纳赛尔在一天后收回了自己的辞职,继续留在了埃及总统的职位上。尽管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但纳赛尔再也没能从这场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在中东世界的声望一落千丈,阿拉伯世界一体化的宏伟理想也变得支离破碎。

美苏强力干涉停火

当6月9日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成功地攻上了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以色列士兵前进的脚步。以色列国防军究竟会在距离国境线多远的地方停下,完全取决于一万公里外纽约联合国大厦内的博弈。

在联合国会场中,叙利亚代表指责以色列违反停战协定,越过了停火线。为了引起联合国的重视,叙利亚代表甚至谎称以色列已经攻占了距离大马士革只有70公里的库奈特拉(Quneitra),下一个目标就是叙利亚首都。以色列代表对以军越过停火线的行动避而不谈,转而指责叙利亚仍然在对以色列农庄进行炮击。

气急败坏的苏联代表要求以色列立刻退回到停火线后,以色列代表却跟他兜起了圈子,继续为以色列国防军争取宝贵的作战时间。苏联政府此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埃及已经倒在了以色列的枪口下,如果另一个盟友叙利亚也跟着倒下,苏联在中东地区将不会有任何威信可言。

6月10日早上7:30分,架设在白宫的美苏领导人专用热线上传来了一条信息:「柯西金先生希望和美国总统尽快进行沟通。」工作人员立刻通知了约翰逊总统。当美国总统来到热线旁后,苏联领导人发来了一条长长的信息:

如果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能被停止,我国将被迫采取单独行动。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我国的单独行动将导致与美国之间的冲突,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希望美国要求以色列立刻无条件停火……我们希望美国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不立即停火,苏联将会采取必要的行动,包括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克格勃也通过非正式渠道告知美国政府,苏联政府已经做好准备要侵犯土耳其、伊朗、希腊三个国家的领空,把部队直接空运到中东去。

约翰逊总统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议,气氛一度十分沉重。负责翻译的高级顾问反复确认了电报的俄语原文中确实出现了「军事行动」这个字眼。最后,约翰逊决定不在回复中对莫斯科的威胁进行反威胁。他对莫斯科的信息做了一个简短而礼貌的回复,表示美国已经尽力让以色列保持了克制,希望苏联可以对叙利亚做同样的事情。与此同时,美国部署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接到了指令,要他们掉头向东,航行到距离以色列海岸英里的地方,作为对苏联威胁的无声回应。

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双重压力下,以色列已经不可能继续拖延下去了。达扬与联合国观察员在6月10日下午三点进行了会谈,将停火时间定为当天下午六点整。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内,以色列士兵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匆忙地占领了他们能到达的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据点和每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随着6月10日下午六点的到来,这场持续了个小时的战争便结束了。同时与三个国家作战的以色列在所有战线上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六日战争以色列大获全胜

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3.5倍。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占领了西岸地区之后,终于获得了东西方向上的国土纵深,不用时刻担心被敌人拦腰斩断。在北方,以色列人在占领戈兰高地后,不但解除了加利利湖地区一直承受的叙利亚炮击,还可以进而对叙利亚本土产生威胁。在停战两天后,达扬派伞兵占领了戈兰高地上赫尔蒙山的几座山峰,以军可以直接从这里俯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达扬说,占领这几座山峰的目的是「促进以色列天文学的发展。」

在短短六天里,参战的阿拉伯国家有超过一万名士兵阵亡,而以色列的阵亡人数只有敌人的二十五分之一。埃及在战争中失去了全国85%的军事设备,价值20亿美元。此外埃及还有辆坦克、门大炮和0辆汽车被以军缴获。阿拉伯联军一共有架飞机被以军摧毁,而以色列的损失只有36架。

达扬在十一年之后再次被封为以色列的战神,他身着戎装、带着钢盔步入耶路撒冷老城的形象成为了这次战争中最具标志性的场景之一。总参谋长拉宾获得了为此次战争命名的殊荣。供拉宾选择的有「勇气战争」和「救赎战争」等名称,但他最后却为这次战争选择了一个最为朴实的名称:六日战争。这可以理解成拉宾作为胜利者所表现出的谦卑姿态,但也可以理解成对圣经中典故的隐喻: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而以色列在六天之内重塑了中东的政治版图。

从战前的焦虑和不安,到战后胜利的狂喜,以色列人在短短六天之内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连续打赢了三场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国防军在中东地区建立起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6月19日,以色列内阁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表决,同意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分别归还给埃及和叙利亚,条件是与这两个国家签订永久和平协议。但同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东耶路撒冷、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作为历史上犹太人的故土,应该留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埃及和叙利亚先后拒绝了以色列用领土换和平的提议,因为「被武力夺走的土地只能用武力来夺回」。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让以色列人变得傲慢起来,他们对于阿拉伯国家的敌视态度也越来越不在乎了。副总理阿隆说:「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协议不过是对未来和平最无力的一种保障。」达扬在战前曾经说过,以色列和平最强有力的保障就是敌人心中的恐惧。他相信在经过这次战争之后,阿拉伯人将再也没有勇气向以色列发起军事上的挑战。

至于达扬在十年后是否还会这样认为,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巴解组织阿拉法特崛起

在以军士兵进入西岸地区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很多年战争中的巴勒斯坦难民在19年后仍然还住在简陋的帐篷里。更加可悲的是,这些难民中的很多人将在19年中第二次成为难民。在战争过后,一共有名巴勒斯坦人逃离了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

如果此时的以色列政府在西岸地区建立一个由巴勒斯坦人为主导的自治政府,也许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会走上另外一条轨道。但以色列政府最后并没有这样做。6月28日,以色列正式吞并了东耶路撒冷。在拉特龙地区,三个位于战略要地上的阿拉伯村庄被夷为平地,村民在收到一些补偿后被要求永远离开。到了年底,以色列政府开始鼓励犹太人在西岸地区建立定居点。没有人认为这些19年来都如同一盘散沙的巴勒斯坦人会对以色列造成什么威胁。

那名叫做阿拉法特的小个子巴勒斯坦人决心用行动证明以色列人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彻底抛弃了依靠埃及、约旦、叙利亚来光复巴勒斯坦的幻想。巴勒斯坦的问题只能由巴勒斯坦人自己来解决。6月21日,在战争结束十一天后,阿拉法特悄悄潜入了西岸地区。他冒着被以色列人抓捕的风险,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劝说他的同胞们建立训练营,为反抗以色列人的统治做好准备。

三个月后,阿拉法特回到了约旦河东岸,在这里的卡拉马建立了法塔赫的指挥部,定期潜入以色列进行袭击。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平均每十个跨过约旦河的法塔赫成员中,只有一个能活着回来,其余的九个不是被杀死就是被以色列人抓获。这并没有动摇阿拉法特的决心,因为他深知武装斗争对于凝聚巴勒斯坦同胞的重要性。在失去加沙和西岸之后,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土地都落入了以色列控制之下,「巴勒斯坦」彻底变成了一个只存在于字典中的名词。

阿拉法特担心,在以色列的统治下经过一两代人之后,巴勒斯坦人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但如果有人坚持为巴勒斯坦而战,人们就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园,复国的希望就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在阿拉法特对以色列进行了半年的袭击后,以色列政府决定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铲除法塔赫在卡拉马的基地。在收到这个消息后,阿拉法特身边的人都劝他撤退,因为几千名装备简陋的游击队员是无望战胜以色列正规军的。阿拉法特坚决地拒绝了一切撤退的请求,他说:「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在阿拉伯世界中还有一些永远也不会逃跑的人。」

3月21日夜间,以军出动一万五千人,在坦克、空降兵、直升机和轰炸机的配合下开始了对卡拉马的军事行动。达扬曾经估计这次行动将会在几个小时内结束。然而,面对以色列的正规军,装备简陋的法塔赫成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些巴勒斯坦人的表现最终赢得了约旦人的同情,一支驻扎在附近的约旦军队在没有接到上级指令的情况下加入了战斗。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后,以色列人最后撤退了,并付出了28人死亡、70人负伤的代价。虽然法塔赫成员的死亡人数是以军的五倍以上,但他们在此战中赢得了民族精神上的胜利。他们成功地击退了一万五千名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一件阿拉伯国家的正规军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在卡拉马之战后,阿拉法特迅速成为了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成千上万的人涌入了法塔赫在各地的训练营。在等待了十九年之后,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位强有力的领导。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阿拉法特都将是中东地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一名重要人物。

在阿拉法特坚持对以色列进行袭击的时候,阿拉伯国家也并没有忘记他们在战场上失败的耻辱。年8月29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六日战争后的第一次泛阿拉伯峰会。在峰会上,阿拉伯国家一致同意了针对以色列的三项基本政策:

绝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绝不与以色列谈判,与以色列之间绝无和平。

萨达特下定决心夺回西奈半岛

对埃及战败负有直接责任的阿密尔在战后辞去了军中的职务,不过他没过多久又感到后悔了,想要重新回到陆军元帅的位置上去。纳赛尔转而提议任命他为副总统,但阿密尔对此并不满足,于是开始秘密策划推翻纳赛尔的军事政变。阿密尔打算在9月1日,趁纳赛尔在苏丹参加峰会的时候发动政变。但纳赛尔提前一个星期先下手为强,带着一队士兵在阿密尔的别墅里将他逮捕。三个星期后,关押中的阿密尔自杀身亡。

苏联人在战后的几个月内就重新武装了埃及,但纳赛尔再也不会有勇气向以色列发起挑战了。三年后的年9月,52岁的纳赛尔因心脏病去世。在开罗,五百万人参加了纳赛尔的葬礼。阿拉伯国家纷纷降下半旗来纪念这位阿拉伯世界中最受欢迎的领袖。

年10月,参加纳赛尔葬礼的人群

埃及副总统萨达特也参加了纳赛尔的葬礼,他在纳赛尔去世后成为了埃及临时总统。在过去的三年里,他清楚地看到纳赛尔已经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对于纳赛尔的去世,他评论道:

纳赛尔并没有死于年9月,他的真正死亡时间是年6月5日,以色列开始进攻一个小时后。

萨达特没有纳赛尔那样富有魅力的外表,也并不擅长发表充满激情的演说。西方世界对这位低调的埃及副总统知之甚少。有人认为纳赛尔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受威胁,才特意选择了平庸的萨达特出任副总统。在萨达特接替纳赛尔成为总统时,美国人认为他在这个位子上最多只能待上一两个月。

没有人能够想到,在萨达特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个老练政治家的狡猾与智慧,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在纳赛尔的葬礼上,萨达特下定了决心,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他都要从以色列手中夺回西奈半岛。哪怕这意味这一场新的战争。

耶路撒冷、以色列阅读系列:

1、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2、文明的冲突能否消弭?——三大宗教的碰撞与启示

3、图解各大宗教关系

Jun小姐碎碎念

4、施展

天启三宗与政治秩序

5、以色列:一个和上帝签订盟约的民族

6、年,犹太复国主义朝圣者领头人的首次巴勒斯坦之旅

7、用铅笔创造出来的国家——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

8、联合国号决议,巴以分治——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2

9、犹太人的资金和武器——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3

10、新生以色列遭遇阿拉伯国家联合入侵——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4

11、以色列历史上最疯狂的军事行动:六日战争之空袭埃及——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1

12、以军双线作战所向披靡,埃及约旦谎话连篇——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2

13、收复耶路撒冷老城,达扬宣布:永远也不会再让它分离——以色列,在危机中生存3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j/141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