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别去羡慕人家外派的高薪,那都是拿命拼出

发布时间:2017/12/3 13:52:11   点击数:

6月,转眼一年又过半,说到这揪心的年中奖和年终奖,华为中兴等通讯巨头每每都是傲视群芳一骑绝尘刷爆朋友圈。

尤其是那些派驻海外的员工,不仅可以深度放纵旅游还有高薪无忧。

真是吐血三升还亡不掉。徒剩一口气,胸闷!直到前几日,偶然看了部电影,这才豁然开朗,郁结一扫而空。

这部电影名字叫《中国推销员》(6月16日内地上映)。其实电影跟烦人的推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惜,这醉人的片名,直接干掉了80%的观影欲。

▲5月30日深圳超前点映现场

可真的进了电影院,屁股坐定,简直完全不想挪。全程无尿点。尽管男主角人设略浮夸、男主扮演者李东学演技很soso,还有贯穿全片的“chinglish”听得人浑身冒鸡皮疙瘩,但是,电影居然意外的好看。

▲选择李东学主演因为他“干净”,本科学计算机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通讯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故事。简单粗暴点说:就是讲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民族通讯企业如何拿下非洲市场,让非洲人民实现3G网络覆盖,用上智能手机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

▲男主“严键”在竞标现场被袭击

尽管电影集合了政商权谋、非洲风情、战争场面、爱情故事等多线索多元素,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电影的大量情节,都是有据可考、有案可查,当属真实可信。

▲华为在非洲

以至于在电影点映现场,有华为员工看完之后难掩激动,称影片“太写实”!

▲内战一触即发

我等非华为员工,在看完点映之后,只是生出:别去羡慕人家高薪,那都是拿命拼出来的之类的感叹。

是啊,天上不会掉馅儿饼,路上不会生金子。再好的农田,也得有主去细心耕耘。这世上,哪里有什么理所当然。

电影故事的大背景是:苏丹南北内战。

苏丹共和国是非洲东北部历史悠久的国家。“苏丹”一词源于阿拉伯文,意为“黑人的土地”。这个国家古代属于古埃及,尼罗河是其母亲河。

▲曾经国土面积非洲第一,以南苏丹独立而告终

从地图上看,苏丹有美丽的红海在它的东侧,神奇的撒哈拉沙漠在它的西边,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两条分支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后一路向北流去。

在苏丹的首都喀土穆,有一个奇景,就是青、白尼罗河交汇在这里,汇成尼罗河后往北流入埃及。

▲青白尼罗河在此汇集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这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白尼罗河则发源于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由于两河上游水情以及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两条河水一条呈青色,一条呈白色,汇合时泾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就这么平行奔流,所以成为喀土穆的一大景观。

和埃及金字塔比起来,苏丹的金字塔更加神秘,它的数量甚至堪比埃及!目前遗存下来的苏丹金字塔有多座,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

▲壮观的苏丹金字塔,苏丹在古代属于古埃及

此外,苏丹还是非洲野生物,鸟和尼罗自然风景等具有旅游投资价值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红海海岸地区不受污染,旅行者可以享受到清新的海湾和珊瑚礁。

▲如今苏丹南部属于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区

后来因为历史风云际会,苏丹传入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南北苏丹因为在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爆发了两次南北内战。

▲逃离战火的难民

第二次内战,以成立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告终。不过,南苏丹内部依然战乱不断。

贫穷和战乱让不少人对苏丹敬而远之,几乎很少有人专程到苏丹来旅行。

除了,到苏丹搞建设的“中国推销员”。

在电影《中国推销员》中,李东学扮演的某中国通讯企业工程师严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入苏丹,打败西方公司,一举拿下这个国家通讯基建的标的。

与此同时,他还传奇性的化解了南北军队的矛盾,让国家回复到暂时和平。

严键的人设就是一个“超级英雄”。类似DC漫画里的“蝙蝠侠”“钢铁侠”。

他既是工程师,发明了“通话接入速度快一秒”的程序;又是销售代表,参与苏丹通讯基建竞标;还是“和平鸽”,暂时性的平息了苏丹国南北内战;他还是被记入现代通讯史的“伟大人物”--他助推自己供职的某中国通讯企业公布了被世界各国通讯公司视为核心机密的电信设备源代码,从而使世界加速“移动互联”,跑步进入3G时代。

▲导演檀冰想塑造新时代的中国大银幕“超级英雄”

该片编剧、导演檀冰坦言:“严键这个男一号的所作所为是集合了华为、中兴等多家企业的开拓非洲市场的真实素材。”

他表示,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曾多次赴非洲考察,并采访了上至苏丹总统,下至非洲平民,以及中国企业海外驻派一线员工。

▲《中国推销员》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

生活总是比电影更让人感动。电影中,有一幕是男主角严键为了抢修通讯基站,需要穿过南方军的关卡,语言不通,枪弹无眼,最终是严键挥舞起五星红旗,方才安然过关。

▲“严键”手拿国旗安然度过关卡让每个观众落泪

檀冰透露,这一幕,其实是真实发生在苏丹的故事。苏丹南北内战,导致许多在苏丹经营的中国企业举步维艰。战火纷飞的日子,他们都是靠着一面五星红旗救命。

▲中非一家亲

因为无论是南军还是北军,他们都认可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是来非洲帮助他们的,而不是掠夺他们的。甚至,许多非洲人还都会说一两句中文。

“当五星红旗成为救命的护身符时,那种国家荣誉感、自豪感真是发自肺腑的让人热泪盈眶!”檀冰说。

中国企业为什么击退欧美企业,在非洲取得节节胜利。除了国家背景、中非传统友谊,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中国人在非洲的胜利就是西方人在非洲的退败”

唐晓阳教授在《中非经济外交及其对全球产业链的启示》一书中写到:

欧美公司外派人员在非洲都住在环境优雅﹑设备齐全的宾馆或别墅中,饮食无忧,出入有车,每隔半年便有回国的探亲假期,享受在当地的优越生活,乐不思蜀。

▲欧洲派员在非洲的优渥生活

中国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则完全不同。经理和行政人员有自己的宿舍,但往往十来个人挤在一栋装修简单的小楼里,办公生活都在一起,只求整洁方便,不谈舒适享受。

▲拓荒非洲的中国人,集装箱改造的宿舍

而在野外的工地上,有些工程队砌了土坯房,顶棚盖上铁皮,四五条汉子一间,就席地而睡了;更有些项目人多地偏,来不及盖房,便只有住在帐篷里了。

工作时,从组长到技工与当地工人全部同样装束,并肩劳动,浑身上下沾满了灰土,只有看脸和手的肤色才能辨出谁是中国人﹑谁是非洲人。

▲和黑人兄弟一起架桥修路

饮食吃大锅,可非洲许多地方缺乏蔬菜,于是工人在收工后还要再当农民,自己种一片菜园。食盐都经常不足,调料更是奢侈品。

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他们工地才会在做菜时少许加些酱油,以示庆祝。

经理们可能1-2年能回国休假一月,而普通工人回家的频率就更低。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菜地”

中国工程企业担负业务广泛,敢于承包有难度有风险的工程,这对非洲发展起到了开拓性作用,但有时也意味着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大片非洲的土地仍是野兽的王国,狮子﹑猎豹﹑豺狼﹑犀牛﹑大象等动物会不时光顾在其领地施工的队伍驻所,制造不小的麻烦。

▲多亏中国兄弟,“有菜吃啦!”

此外,以疟疾为主的各类传染病更是防不胜防,几乎每个在非洲热带地区长期工作的中国人都曾得过疟疾,不治身亡的事例也非个别。

除了自然环境的危险外,非洲动荡的政局也直接威胁着这些“海外派员”。

▲“生命安全”随时被威胁

年4月24日,两三百名武装分子袭击了埃塞东南部中原油田勘探局的工地,导致中国人九死一伤以及65名埃塞卫兵和员工死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中国推销员》这部电影,就是将以上中国企业、中国员工在非洲的经历,以电影的形式做了一个大汇总。它或许不够完美,它或许太过传奇。但是,这些都是事实的汇集。

它给我们的世界,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中国人另一种生活。

本文授权自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j/138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